![]() ![]() 卓著
編訂名詞館,晚清政署,隸學部。西學東漸,譯名紛綸,而東語尤多。新學制興,張之洞拜學部尚書,惡日本名,遂擬釐辨名物,楷定語典,未果,尋病終。宣統元年九月,學部設名詞館,除嚴復總纂。復固名譯也,抵倭崇雅,以信以達。而斯館之務,亦以正名、衛道,非徒譯之比也。至革命軍興,國移館廢,成雅言三萬有奇。然新語既張,故有不傳,所幸存者萬六千而已。 名詞之簡定,參酌嚴譯、古名為多,日語、舊譯為少,理瑩語確,因應釐然,稱部定詞。會國語風潮,嚴復以資政院特任股員長審查教育,師行京音,故所譯音,皆準京話。 「編訂名詞館」,初名「正辭館」;《嚴復日記》作「正名館」、「名辭館」;《清史稿·職官六·新官制》作「編訂名詞館」,其《文苑三·嚴復傳》作「學部名詞館」,《忠義十·王國維傳》作「編譯名詞館」;館出鉛印名詞表書眉作「學部編訂名詞館」。 |
|
![]() ![]() 鑒賞
![]() 胡驕馬驚沙塵起,胡雛飲馬天津水。 君爲張掖近酒泉,我竄三巴九千里。 天地再新法令寬,夜郎遷客帶霜寒。 西憶故人不可見,東風吹夢到長安。 寧期此地忽相遇,驚喜茫如墮煙霧。 玉簫金管喧四筵,苦心不得申長句。 昨日繡衣傾綠尊,病如桃李竟何言。 昔騎天子大宛馬,今乘款段諸侯門。 賴遇南平豁方寸,復兼夫子持清論。 有似山開萬里雲,四望青天解人悶。 人悶還心悶,苦辛長苦辛。 愁來飲酒二千石,寒灰重暖生陽春。 山公醉後能騎馬,別是風流賢主人。 頭陀雲月多僧氣,山水何曾稱人意。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,呼取江南女兒歌櫂謳。 我且爲君槌碎黃鶴樓,君亦爲吾倒却鸚鵡洲。 赤壁爭雄如夢裏,且須歌舞寬離憂。
太白之詩者,如高山大川之壯者,如青天星雲之闊者眾也,而此作尤然。此作語雖以極豪壯始,而復加以極懇切語,而復歸於豪壯,以致放逸,毫無阻塞塊壘之感。非太白不能為此也。
![]() ![]() ![]() 世事
是歲乃平年,日本紀為令和七年,中華民國紀為一百一十四年,朝鮮紀為主體一百一十四年。
|